1. 营销策划师首页
  2. 产品文案策划

沉没成本 不懂沉没成本,你越坚持,就越被坑

沉没成本
不懂沉没成本,你越坚持,就越被坑
不懂沉没成本我们可以用一个经济学词汇来解释——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发生在过去,我们无法去收回或改变的付出。但其实人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栽在沉没成本上面。沉没成本考验的生活中,因为“损失厌恶”,为了弥补过去的错误,我们会倾向于继续加码,把更多时间,耗在希望不大的事情上。为了证明我们是对的、有价值的,我们宁愿投入很多当下的精力,去给过去填坑。

人不能总活在过去,也不能总幻想未来。把握当下、抓住一切,让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才能收获成长。这篇文章2700字沉没成本,花6分钟读完,别因苦苦坚持,失去更多的机会。

作者 | 铁木君

编辑 | 李小白

来源 | 铁木君(ID:tetemu)

不懂沉没成本

你越坚持,就越被坑

假设你跟朋友或对象去吃自助餐,这家店里的食材都很新鲜,味道很好,你们吃得很饱。

当你们起身准备走的时候,每桌限量一份的黑松露鹅肝,送到了你的面前。

你会怎么做?

我们大多数人,会心甘情愿做一个”吃饱了撑的”的人,即使吃饱了, 也要塞下那一份鹅肝。

即使会撑得难受,甚至因此影响到接下来的逛街、电影等休闲项目,还是会坚持“环保不浪费”的原则,让不堪重负的胃,再加上一层负担。

因为它们很贵、限量,我们付了自助餐的钱,不想亏本啊。(扶我起来,我还能吃!)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可以用一个经济学词汇来解释——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发生在过去,我们无法去收回或改变的付出。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于金钱、时间、精力、感情等等。

听起来好像没感觉?但其实人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栽在沉没成本上面。

为了过去的付出和错误,跟现在的自己较劲,赌气般地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相处了4年的男朋友,即使不喜欢了,也想着先凑合着过过;等了半个小时公交,你甚至感觉快要中暑了,还想再坚持一下,省个打车钱;进了一个景点,明知道被坑了,但是“来都来了”,那还是转一圈吧……

为什么我们明知吃了亏,还是无法停下脚步?任由已经付出的东西,对自己施加新的伤害?

沉没成本考验的

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自尊

我们都害怕,被证明自己是错的。

因为在面对质疑、遭到损失时,我们大脑中的杏仁体,都会将其识别成攻击,本能地自我防御。

这让我们习惯于,把外界的反馈(尤其是负面反馈)和自我价值,完成绑定。

否认过去的选择,就等于是在否定过去的自己。为了缓解这种痛苦,我们宁愿继续坚持,当初错误的决定。

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本能。这种本能的恐惧,导致了“损失厌恶效应”:相比于“获得”的快乐,我们对“损失”更加敏感。

举个例子:你跳槽到一家新公司,薪资从6k直接涨到了12k。你很开心,直到你无意中听到,部门里另一个新同事,老板给了他15k。

我们锚定的标准沉没成本,从6k,变成了15k。于是每月多得6k的快乐,马上被自己每月损失了3k的悲伤所替代。

赌博也是一样。(反对大家赌博)

很多人先赢后输,都是因为一直记得,当初最多的时候,赚到了多少钱。

赚3000的时候,被最高峰赚5000锚住,赚1000的时候,被赚3000锚住,亏2000的时候,又被保本锚住……

为了证明自己留在牌桌上是正确的,最后越亏越多。

生活中,因为“损失厌恶”,为了弥补过去的错误,我们会倾向于继续加码,把更多时间,耗在希望不大的事情上。

除此之外,我们也常常给坚持的事情,套上“拥有物光环”。

社会心理学家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提到过一个现象:

赛马场的人们下注之前,会在众多马匹之间犹豫不决,可是一旦下注了某一匹马,这匹马在他们心中,获胜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种愿望,会让我们高估这个选项的未来价值,和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你已经花了钱在它上面,你不愿意放弃它。

这两种情况,最终都是我们自我防御的本能占了上风,最终影响了我们决策的正确性。

为了证明我们是对的、有价值的,我们宁愿投入很多当下的精力,去给过去填坑。

去“合理化”每一个过去的选择。于是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