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营销策划师首页
  2. 产品文案策划

产品推广工具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2016年10月21日)

产品推广工具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2016年10月21日)今天召开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将要落实有关“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若干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有关工作,我相信在我们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这次会议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国科发高字〔2006〕432号

各有关单位: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已于2006年9月12-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各地方科技部门、企业和研究单位的近300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徐冠华部长等领导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回顾了“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十一五”期间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进行了讨论和部署。现将徐冠华部长讲话和《关于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 徐冠华部长在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 关于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

科学技术部

二OO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徐冠华部长在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是科技部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推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重要实践。推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是科技部门实现支撑发展的重要使命。对此我讲几点意见:

一、制造业信息化是实现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基本途径

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全国制造业企业共130多万个,就业人员8300多万人,占工业劳动力的90%,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国外商投资额的7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营指数显示,2005年PMI指数已连续12个月高于50%,平均水平为54.2%,表明制造业经济继续呈现稳定增长的格局。

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劳动生产率低,仅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多一点。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关键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比发达国家大约低10个百分点;三是产品以粗放、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高新技术产品大多进口。四是能源消耗大,制造业耗能约占全国一次耗能的6%。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我国制造业主要面临产品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我们认为: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全面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基本手段,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和突破口,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产品推广工具_百度推广服务有多少推广产品_推广工具

1.制造业信息化是促进产品研制创新的重要手段

制造业信息化通过产品数字化建模、数字样机、优化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和工具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集成,建立面向产品研制的数字化集成环境,改变传统的产品设计、优化、分析、仿真以及数据管理等方法,实现产品设计数据、技术状态、工程变更及研制过程的集成管理和状态控制,提高产品的研制创新能力,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产品研制创新能力的基本手段。

2.制造业信息化促进管理模式创新

针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管理提出的要求,结合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制造业信息化以企业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管理系统作为支撑,建立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以及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促进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根本性变革和创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解决协作企业之间的快速组织、计划管理、物流控制和协同工作等问题。

3.制造业信息化是实现国际协作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全球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企业的协同运行已经成为企业融入到全球制造网络体系的必然选择。企业突破了传统的车间-企业-社会-国家的界限,在全社会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建模仿真等技术手段,建立跨企业、跨区域、跨平台的协同研制生产系统,促使企业间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面集成,支撑企业间的业务协同,为企业全球协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提升企业的全球协作能力和竞争能力。

4.制造业信息化是促进产业链发展和区域协作的有力工具

现代企业竞争已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若干企业联合起来的产业链间的竞争。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中不同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功能互操作,提高企业间的信息、资金、物流的流动率、增强企业间的业务协同能力,从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对支撑和促进区域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快速响应制造能力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网络化、专业化、服务化等制造业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群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单个企业或企业间的协作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充分发挥产业聚集优势效应,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能力,促使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制造业聚集、形成。

5.制造业信息化是促进软件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为软件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土壤。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攻关、软件工具开发和集成应用等任务,为我国软件产品的开发、软件系统的集成和应用实施提出了明确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有利于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壮大。制造业信息化要求中介服务机构从传统的咨询培训、技术支持、企业解决方案等技术服务向为企业提供设计、制造、管理等深层次的应用服务和信息服务方向发展,并且将进一步地朝着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应用服务以及能力服务的方向发展。

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一个亮点,是推进自主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技术创新体系能否建设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主创新战略的成败。

推广工具_百度推广服务有多少推广产品_产品推广工具

中央根据什么提出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方针?我认为这是对中国科技及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科技进步,科技系统和经济系统都做出了巨大努力。在科技系统,进行了一系列面向市场的改革,从1984年减拨事业费到1999年应用研究院所向企业化转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国家大幅度增加了科技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计划,设立了自然科学基金,组建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等,取得了很大成绩。在经济系统,我们通过大量引进技术、引进资金,有效的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支撑了过去20年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大家认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主要原因是经济、科技两个系统在各自内部推动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连接,产业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缺乏自己的创新能力,缺乏产业竞争力;科技改革和发展主要在科技系统内部完成,没有完全走出自身的小循环,没有全面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循环体系之中。因此,经济系统和科技系统的科技进步形成了两条平行线,没有形成全面的交汇,导致了经济与科技相互脱离。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建立这样的一个体系作为中国创新体系的突破口。

为什么我们强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学和科研机构面向市场的研发活动,由于其自身和特点决定存在着单纯的技术导向的倾向,比较注重技术参数、指标的先进性,但对市场需求和规律把握不够,不少成果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比如有的成果技术水平、技术指标都比较高,但产品的成本也高;有的成果技术水平高,但不能够形成产业化的生产,这是多年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本质是一个经济过程,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真正坚持市场导向,反映市场需求。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就是要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我们强调以企业为主体,但也同时强调必须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我国企业整体上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机构很少。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四分之一,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大中型企业仅为0.71%;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有丰富的智力资源,经过多年来的积累,具备了比较充足的科技潜力和原始创新成果。因此,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

我们强调以企业为主体,并不是否定政府的作用。政府很重要的责任,就是要为各种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政策,促使企业的科技进步。要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企业成为工程的实施主体、投入主体和受益主体。要注重集成,通过科技计划把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的内容与企业产品开发计划、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措施有效地集成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要加强分类指导,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应用示范工作,根据各自特点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撑措施和相应的评价办法;区别不同情况,指导企业根据各自特点开展工作。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降低信息化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坚持重点推进产品推广工具,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企业进行重点引导和支持,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发挥其对同类企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三、发展制造业信息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从技术角度看,主要停留在单元技术的应用或集成技术的初级应用,孤岛现象严重,集成化应用水平不高,协同制造远不能满足国际化竞争的要求。从应用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和企业应用缺乏标准规范的管理和指导,导致了市场无序竞争,企业信息化应用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较大的风险。

2.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不够完善,竞争力不强,以及地域保护等原因导致了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比较严重。众多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现象仍旧存在。另一方面,制造业用户对国产软件心存疑虑,造成了国产软件必须花费更多的市场推广成本,这对于实力本身就比较弱的国产软件而言,犹如雪上加霜。

3.企业对信息化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多的依赖于政府和软件厂商两方面的推动。由于对信息化的了解不深入,企业存在等待和观望,以至无意义的拖延信息化实施周期的现象。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存在把信息化建设当作“面子工程”,一味追求采用高端软硬件、高层次人才的信息化建设“高消费”现象。

4.制造业信息化环境建设也有待加强,支持企业间协作、实现制造资源共享的技术、产品和资源开发力度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5.现行的学历教育不适应企业应用和产业发展的需求,而社会化的培训教育良莠不齐,造成了制造业信息化人才的匮乏。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1.科技工作的思路必须贯彻支撑经济发展的方针

产品推广工具_百度推广服务有多少推广产品_推广工具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和以往科技部抓的很多工作有很大的区别,这反映了改革的变化。过去比较重视具体的技术项目,但技术的开发,特别是应用推广,必须同整个市场联系起来,以市场为导向,要注重开发成功。按照技术创新的模式和思想,一个技术开发的成功最终体现在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上,否则,技术再先进也不能算是取得了技术创新的成功。现在整个政府职能都在从微观向宏观转变。科技工作如何适应这种转变,更好地从微观转向宏观管理为主,把重大计划项目的实施与推动宏观科技工作,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推动技术创新更好的结合起来。在这方面,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我们要探索一条如何更好地把技术开发同市场结合,把科技同经济工作结合起来的路子。

2.积极探索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有效机制

制造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不断地适应技术发展和体制变化的新要求,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际出发,认真探索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机制,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政府和各部门大力协同的工作机制,发挥科技引导和先行的作用,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深入持久开展。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市场中主动寻找工作的切入点,搭建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在竞争中合作的平台,把各方面的利益切实捆在一起,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产品推广工具,解决我国高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的合作问题,产学研联合问题等。

3.制造业科技工程需要大力协同,充分调动部门、地方和企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全国主要行业和大部分省市地区的相关科技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既定目标,科技部在推进工作中一定要强调中央部门的协同、中央与地方的协同、政府和企业的协同。 “十一五”期间,各部委与行业也将陆续出台与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相应的计划,为了对接各部委制造业信息化相关计划,科技部会同其他部委联合成立制造业信息化协调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制造业遍布全国各地,制造业信息化是各地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地方经济在过去十年中有了极大的发展,地方对科技进步的积极性有了空前的提高,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关键环节。

4.要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工作,注意培养复合型人才

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项目,还涉及到人才和资金、市场和产业、机制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咨询服务机构是政府工作延伸和深化的载体。它的建设应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人才。搞好咨询服务工作,核心在人才,咨询服务工作是靠人去做的,靠智力来服务。人没有,智力没有,依托就没有。加强咨询服务工作核心应该围绕队伍的建设,围绕人才来做,组织和吸纳一批人才。我们工作的好坏、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支队伍建设。二是手段。至少要有信息网络。如果说我们的人才只掌握自己头脑里那些东西,只知道自己开发的东西,而不知道社会上总的行情和信息,就很难为企业提供不同的方案,这样就失去咨询服务的功能。如何具有这种功能?就必须要有丰富的信息,把各方面的情况提供给企业,帮助他们来选择,所以信息包括信息库和载体都非常重要。

咨询服务还要对服务对象的情况有所了解,掌握企业情况。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可以很好的结合。生产力中心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它的企业库,掌握着一大批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技术、产品开发、组织结构、经济等,要充分加以利用。

帮助企业筹措资金是咨询服务工作的一个方向。政府的资金有限,要向社会要资源,通过市场的运作,帮助重点扶持的企业得到一定的资金注入。要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建立紧密的关系,帮助企业同银行、金融投资机构打开合作渠道,落实有关项目。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需要有一个总体的考虑,总体的设想、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我们的事业才能够成功。

同志们!今天召开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将要落实有关“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若干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有关工作,我相信在我们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这次会议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附件2:

关于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

推广工具_产品推广工具_百度推广服务有多少推广产品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

2006年10月

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创新、制造模式创新和经营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打造优势产业链、提升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工具,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精神,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推动制造业信息化”。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制造业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当今全球制造格局的变化要求我国大型集团企业必须构建跨国制造链,参与全球竞争;大中型骨干企业必须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核心能力;广大中小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化公共平台的服务,形成以专业化、敏捷性和服务性为特质,快速响应制造业全球化的变化。

“十一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是制造业升级、跨越的关键阶段。面对制造业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挑战,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地方技术进步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根据《纲要》精神,科技部对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做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为进一步指导地方和行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特提出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的趋势,落实《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创环境”的方针和“企业是主体,机制是保证,技术是依托,服务是手段,效益是根本”的工作原则,立足自主创新,以引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开发软件产品和系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坚持前沿探索与技术攻关相结合,产品开发与应用集成相结合,典型示范与普及推广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国家引导与地方行业共同推进相结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各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1、针对国际制造业发展快速变化的趋势,以高校、科研单位和创新型研发团队为主体加强前沿技术探索和研究,力求在基础理论方法、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原创成果与突破,为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响应的设计与制造,高效率的生产经营综合优化提供方法与技术支撑,形成一批创新的现代制造技术及信息化成果,培养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专业研究队伍,引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2、以系统集成和专业化应用需求为牵引,结合企业应用示范工作,开发一批集成系统和行业应用软件产品,促进规模化的应用与推广,着力培育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促进产品产业化进程,建立产品开发与企业应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3、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企业应用示范。在10个以上的行业性集团企业开展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示范,实现300家以“甩图纸”为标志的设计制造一体化、无纸化和以“甩帐表”为标志的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经营管理业务集成应用示范企业,并带动1000家以上企业推广应用;建立10个左右ASP为代表的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10000家中小企业提供网上产业链协作和共性技术资源服务,显著提升中小企业、骨干企业和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政策标准等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应用发展环境,形成完善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体系,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5、建立制造业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体系。结合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开展制度化的制造业信息化环境指数、企业指数统计调查评测工作,对省市、行业、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评估,建立科学严谨多层面的信息化评估体系,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百度推广服务有多少推广产品_推广工具_产品推广工具

6、积极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市场优势和在信息技术领域与国外建立的良好合作基础,大力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推进在产品开发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强企业在集成应用方面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技术和产业层面上推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国际化进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是集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政、产、学、研各方密切协作。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家和地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等组织协调机构的建设,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和重点任务,研究和制定有利于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强科技计划和科技工作宏观指导,建立顶层设计与整体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加强协同合作,联合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要进一步发挥专家咨询机制作用,保障工程顺利实施与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政府引导,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创新机制

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主体,更是研发主体和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创新体系。国家和地方要围绕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优势,以大型企业集团、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集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科技需求为重点,以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相关重大科技计划为引导,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并跨部门、行业、地方联合组织实施。各地对列入国家计划重点支持的项目和企业,安排配套资金。加大国家关于相关政策实施力度,落实推进企业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创新主体的措施。

(三)加强组织管理创新,以行业和区域为重点,实现协同推进

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我国区域广、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差距大的现状,按照分类示范、分区协调、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的原则,分东部、北方、西部、中南部四大区域,并选择部分省级科技管理部门作为项目组织单位,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的企业应用示范工作,实现项目实施的联动和国家、区域、地方资源的整合,协同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组织单位联合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专家组等管理、咨询机构,形成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体系。

(四)加强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围绕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示范等各个环节,贯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人才培养三大战略。把能否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作为计划立项的重要依据,把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作为企业示范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以专家、咨询与培训机构、IT企业为支撑,培养一大批制造业信息化专业应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特别要加强企业信息化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形成一支专业化实施队伍。

(五)加强落实,积极探索建立引导、激励机制

加强政府引导,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企业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投入主体、应用主体和受益主体。建立形成工作部署与检查落实、绩效挂钩的工作监督激励机制,制定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和办法,定期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先进单位与个人进行表彰。

(六)大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利用多种媒体和渠道,宣传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营造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平面与网络媒体、交流活动等方式的立体宣传体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制造业信息化成果,开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