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营销策划师首页

红军长征短视频《不忘初心忆长征·精神永存向未来》下篇

红军长征短视频
《不忘初心忆长征·精神永存向未来》下篇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从今天起在“两微一端”隆重推出百集精彩影像微展播《不忘初心忆长征·精神永存向未来》下篇,全面开启80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长征“记忆”,重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和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今天首推的系列微视频是“长征路上的记忆”。号谱不仅是弥足珍贵的红色史料,更讲述了那个时代关于理想和信念的故事。

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心怀希望和光明,义无反顾地踏上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以非凡的意志成就了一段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史诗。

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翻开那些承载着血与火的篇章,一张张生动的面孔恰是这段光荣与伟大历程的最好注解。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从今天起在“两微一端”隆重推出百集精彩影像微展播《不忘初心忆长征·精神永存向未来》下篇,全面开启80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长征“记忆”,重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和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

今天首推的系列微视频是“长征路上的记忆”。

一枚红星奖章 一个英雄的名字

一枚红星奖章,一副无名尸骨。巴西班佑寺见证了一位红军战士最具光芒的时刻。今天,我们不知道奖章的主人是谁,也不知道他因何长眠地下,但我们会永远记住这枚红星奖章的编号:三等红星奖章第21号,这,便是一个英雄的名字。

(视频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的前世今生

在福建省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内珍藏着全国唯一一本完整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号谱的主人罗广茂,十三岁参加红军成为朱德身边的司号员 ,反围剿失败后又与队伍失散……这本号谱在罗广茂家中的谷仓底躺了近半个世纪,最终重见天日。声声军号扬军威,耿耿忠心铸军魂。号谱不仅是弥足珍贵的红色史料,更讲述了那个时代关于理想和信念的故事。

(视频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十七棵守卫故土的“红军信念树”

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被称为“赣闽边际红色第一村”。在华屋后山上,十七名红军战士相约在长征前夜栽下象征万古长青的松树红军长征短视频,寄托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八十载风雨过去,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如今华屋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十七棵烈士“信念树” 仍巍然屹立,激励、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华屋人。

(视频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一块隐藏了49年的弹片

在永新农民武装暴动中,年仅18岁的贺子珍两枪撂倒两个敌人,留下了“双枪女将”的传奇故事。

1935年4月初,行至贵州的红军遭受敌机的猛烈轰炸。为保护担架上的伤病员,本已隐蔽好的贺子珍一跃而起,猛扑在伤员身上。随着“嘭”的一声,伤员得救了,贺子珍却身负重伤。她身上的17块弹片,有16块被陆续取出,但胸口的一块一生都没有取出来,直到去世,火化遗体时,这块隐藏了49年的弹片才从骨灰中取出。(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哈达铺:“长征中的加油站”

哈达铺,一个民风淳朴、物资较丰的西北山区小镇,从1935年9月至1936年8月开始,先后两次迎接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的到来。历经雪山草地的艰难行军和连续战斗,红军在这里一边补充物资给养,一边整顿思想作风,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勇气,人人精神饱满,无不感慨哈达铺是“长征中的加油站”。(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邵世平与“红色活佛”的一段情缘

1936年,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的邵世平随部队行进到甘孜地区。由于水土不适,红军伤病员骤增,邵式平为此伤透了脑筋。听说白利寺的格达活佛医术精湛,他亲自上门请“名医”。“名医”不仅救治红军伤病员,把寺院储存的粮食拿出来支援红军,还动员百姓给红军筹集粮草。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邵式平与格达活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西北凉粉 唤起情感深处的眷恋

在江西,有一种叫做米粮的小吃,用籼米磨成粉,加入特有的籼米粮草汁和碱水,然后在火上轻搅,放凉以后,就成了一块块的米粮,切成小 块,浇上些鲜醋和辣子,清香爽口。而在千里之外的哈达铺,红军战士吃到的西北凉粉尽管略有不同,但那同样细腻,同样柔滑的感觉却唤起了情感深处对故乡的眷恋。(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一次惊心动魄的救援

红军马上就要过草地了,一天晚上,女红军危秀英发现几个战友躺在地上,旁边还有一碗黑糊糊的汤和一只野蘑菇。危秀英意识到战友中毒了!在找不到解药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红军长征短视频,危秀英抱起战友的头,把手伸进战友嘴里抠,刺激战友把毒蘑菇呕吐出来……就用这个办法,危秀英把二十多个战友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长汀:红色“小上海” 深深“鱼水情”

这里是第一套红军军服、第一所红军医院的诞生地,这里是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发祥地,这里被称为“红色小上海”,却又出现过“家家无闲人、 户户无门板”的“奇观”……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千年古城长汀,用对工农子弟兵最深沉的爱、最无私的付出树起了土地革命时期最光彩夺目的一面红旗。(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汝城“红军楼”:百姓心中的红军象征

“自愿参加红军,在此洋楼报名”--这是遗留在湖南省汝城县濠头乡“红军楼”墙壁上的红军标语。如今,这栋始建于1931年的“红军楼”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红军象征”。1934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红三军团、红八军团随中央红军长征,从江西崇义进入汝城濠头,其中部分红军就曾将指挥部设在“红军楼”,在此指挥作战和开展革命工作。(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一条语录一个墨盘 峥嵘岁月里的红色记忆

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失手,中央苏维埃政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中革军委的几位领导借住在农户良家商议部署。至今,良家西厢房的北墙上还留下了周恩来刻下的励志语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临走时,周恩来留下的墨盘也一直被珍藏至今。(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宝贵”的青稞粮

红二方面军过草地时,正值多雨季节,草深地湿,粮食和御寒防雨的衣物奇缺,但由于沿途得不到粮食补充,每人每天只有三四两粮食。吃草根、吃树皮,仍然无法缓解腹中的饥饿。有人发现前面部队的战友拉的大便中有没消化掉的青稞,也捡出来用水洗一洗后吃下去……就这样,红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走出了草地。(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