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营销策划师首页

新媒体营销就业方向2022年新媒体行业招聘痛点,丁永勋是怎么看的?

新媒体营销就业方向2022年新媒体行业招聘痛点,丁永勋是怎么看的?新媒体行业招聘痛点?夏之南:岁末年初,大家非常关心一个话题“求职找工作”,2021年大家都在讨论大厂裁员、互联网寒冬、教育双减,个体的感觉,好像就业形势压力挺大。您掌握的数据肯定更全面,目前招聘市场到底怎么样?我们之前春季招聘人才需求增产最快的15个职位,只有1个和文科有关系,叫“自媒体”。

前几天,我邀请到BOSS直聘研究院负责人丁永勋进行了一次直播连麦,希望聊聊“新媒体行业的趋势”,给大家提供一些求职方面的建议。

那天,一起直播的还有公众号创作者姜茶茶。

过去一年,我身边很多搞创业、干管理的人,时不时在朋友圈发招聘需求。

聊起来,都觉得人才难觅,特别是做内容的人才:编辑、文案、写手、编导、运营、后期……

非常难找!

另一方面,身边总有年轻人想找更好的工作。

去年,教育双减、35岁现象、大厂裁员、互联网寒冬、躺平还是内卷?

每次行业活动,但凡十人以上的饭局,总会聊到这些话题。

2022年就业形势怎么样?

新媒体行业招聘痛点?

裁员、寒冬、35岁现象?

有哪些就业新方向?

你选择躺平还是内卷?

绕这些话题,丁永勋是怎么看的?推荐来听听他的看法。

以下内容由直播对话整理,如有表述不当,或数据错误,请理解。

感谢逐字稿整理:李宁

为什么招聘和求职都难?

有一个1%效应

夏之南:岁末年初,大家非常关心一个话题“求职找工作”,2021年大家都在讨论大厂裁员、互联网寒冬、教育双减,个体的感觉,好像就业形势压力挺大。

我身边很多老板总说,招不到人,很多打工人又说,找工作难。

您掌握的数据肯定更全面,目前招聘市场到底怎么样?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

丁永勋:我在媒体和互联网行业都做了很久,招聘行业不是一个热门行业,而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

线上招聘也很多年了,比如智联和前程无忧,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创办的,智联招聘是94年创办,这也是最早互联网化的行业。

找工作和找对象可能是最难的,它的难度在哪?匹配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就业方向_新媒体营销就业方向_新媒体营销和社会化媒体营销

技术能解决的问题有限,最多让你接触到的人更广,选择更多。双方都是人,匹配的难度就很大,算法能做的事有限。这是我们行业一个特点。

整体上来看,中国招聘市场是供不应求的,而且这种情况不是现在发生的。

可以算个账,全国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左右,1000万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大概600-700万左右会直接进入就业市场,这是供应方。

需求方,全国有4000万家企业,有工商登记的。也就是说,每4家企业,可以分到一个新增就业者每6家企业,才可以分到一个大学生。

为什么招聘和求职都难?因为这个行业有一个很典型的现象,不叫二八效应,而是1%现象。

中国存在求职者找工作难,用人者招人难并存的现象。

一方面,因为中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平均不到三年,很难有长期稳定就业。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求职招聘匹配不精准,存在错位,求职者盯着1%的单位,好公司的好岗位。招聘者盯着1%的人才。所以大家都痛苦。

说到大厂裁员,只是小范围就业市场的扰动,不影响整个供求关系。有时候反而有利于就业生态平衡。

夏之南:这个数字比我想象的要夸张,很多普通公司都缺人,但大量求职者盯着大公司的好岗位,导致资源不匹配。

我今年三十了,工作这么多年,上网的时候还是会有“收入焦虑”。你看我经常逛知乎,包括我身边很多大厂的朋友,都达不到所谓“知乎人均年薪”百万标准,打开小红书,也常常看到“年薪六十万”“工作十年,年薪百万”的内容。

你们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好像年轻人会有种误解,年薪百万挺容易。我们的正常薪资到底怎样?

丁永勋:我先补充上边说到的问题,你说的今年互联网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两大群体:互联网头部企业和教培行业。

这两部分人是受很大影响的,因为他们属于收入顶端的,那这个痛点就比较明显,所以说这些人工作遇到了大的变动。

人均薪资收入状况的话,我最近也在研究我们国家劳动群体的收入状况。

国家统计局是有一个标准的,将年收入介于10万-50万元之间的三口之家,也就是人均年收入3.3万-16.7万元,那折成月薪就是2750-14000元,定义为中等收入家庭。

按照这个标准,我国目前有约4亿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在这块下边人均月薪低于2750的有70%,就是说,中国有大概70%的人平均月薪低于2700,这也把没到工作年龄的算上了,接近8-9亿人。

前年两会上总理也说过,中国有6亿人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月薪高于14000元的就属于高收入群体了,在中国这样的人有多少?大概是总人口的0.4%。

知乎人均年薪百万?

本科起薪5500元

夏之南:丁老师您透露的数据,和知乎、小红书上所谓“人均收入”差距很大。

数字媒体艺术就业方向_新媒体营销就业方向_新媒体营销和社会化媒体营销

月收入14000以上都是高收入的话,那我觉得,大部分留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努力几年,基本都能够得着。

丁永勋:是的,我刚刚说的是平均收入,还得把未工作人群都加进去。

还有一个准确的求职者的数据,来自于中国薪资网,我国的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学历的不同薪资,博士起薪8547,硕士6007,本科及以下是4959,这是应届生。

我们平台的数据和这个差不多,但硕士和博士相对要高。

我们考虑了差距的原因,我们平台是以企业为主,一些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有自己的招聘渠道、人力资源体系,我们这边主要是以企业用人为主。

BOSS直聘数据看,2021年的不同学历招聘月薪,博士24000,硕士9000,本科 5500,大专4400。

少数大厂、热门行业确实很高,这个时代基本过去了。之前的教培,清北学生应届生,可达到50-60万/年,芯片设计、智能驾驶工程师,最高月薪26万。

还有一个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本科以上的口94156072人,占总人口的6.7%;研究生10765577人,占总人口的0.77%。

夏之南:听完丁老师的数据,我的“收入焦虑”缓解很多,我相信,直播间的各位伙伴,你们也不用焦虑了,达到高收入水平的可以扣个666,我看看有多少?

实际上,我们本科以上的学历占比,只有6.7%,所以读个大学还是有竞争力的。有没有行业和岗位的一些数据?哪些行业和岗位收入最高?

丁永勋:目前来看薪资收入最高、人才缺口最大的行业前几名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互联网大厂、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金融科技。

这里面唯一一个和我们文科小伙伴有关系的,就是内容创作者,也进入前列,它的薪酬和人才的缺口都是在前五。

我们之前春季招聘人才需求增产最快的15个职位,只有1个和文科有关系新媒体营销就业方向,叫“自媒体”。

剩下的是:图像识别、医药研发、游戏运营、无线电射频工程师、光传输工程师、需求分析数据工程师、语音识别、通信测试、图像处理、精算师、推荐算法。

怎么看待躺平和内卷?

夏之南:每年应届毕业生这么多,现在很多管理者说,年轻人不好带:“90后:领导骂我,我就离职;95后:感觉不爽,我就离职”。

去年,还有两个词很热“躺平”和“内卷”,作为人力资源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两个热词背后的现象。

丁永勋:前几天,我们和经济学家何帆老师讨论就业的问题。因为我们明显发现,去年关于职场和就业的新闻特别多:996、内卷、躺平……

我们总结了一句话,跑在前边的在内卷,跑在中间的想躺平,跑在后面的在挣扎,不同群体的特征是不一样的。

跑在前边的就是这些大厂,热门行业,人才密度很高,但是流动性也比较大,受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影响特别大。

为什么想躺平?我觉得两点:

一个是觉得努力能改变的也有限,作用不大所以想躺平。

一个是行业遇到不可预测的风险,那就躺平调整,这是一种策略。不是说完全就不奋斗了,有时候也是趋利避害。

数字媒体艺术就业方向_新媒体营销和社会化媒体营销_新媒体营销就业方向

绝大部分的躺平,不是说彻底什么都不干了,可能只是在休整,有的在积蓄力量,有的在等待机会、寻找机会。可以从正面一点来理解。

我们这个年纪,职场时间比较长,也经历了很多周期,比如体制内的周期、媒体的黄金时代、互联网的兴盛,到现在自媒体、科技人才的黄金年代……

我的经验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不容易,难可能是常态。但整体是向好的,因为选择更多了,所以不要太悲观,无论是内卷还是躺平,你至少还有选择的权力。

你怎么看待35岁现象?

夏之南:今年还有一个词特别火——35岁现象。35岁何去何从?您怎么看待35岁现象?

丁永勋:我的工作经历比较特别,原来一直在体制内,后来去了互联网行业。我就是在35岁那年去的互联网行业。

据我的观察,35岁现象有两个来源:一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有个35岁门槛,它是一刀切的。

二是通讯和互联网大厂,技术人员,35岁没有到管理岗,那你很有可能就被裁掉,还有一个黑话就是可能会被优化掉。

这个我觉得有一定合理性,写代码要熬夜,创意行业年轻人更有优势,老了确实熬不过年轻人。

一方面技术行业也在反思,一方面是人才的供需关系。还有一个是整个社会也在焦虑,我们的人口出生率不足,人口整体在下降,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挑人,觉得过了35岁就没用了,这个观念是不对的,也要改变。

不过,这也分岗位和行业,比如产品、研发,可能是年轻人的天下。但是一些需要经验阅历的,时间溢价、学历溢价比较高的行业,比如GR、PR、财务、销售。更倾向于有经验的。

我觉得很少有老板会放心的把一个政府关系、公共关系交给一个20岁出头的小孩,或者是把整个销售团队交给一个20岁出头的小孩,社会是有一个理性的选择的。

在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下,这种会调整的。年龄不是关键。

为什么新媒体招人难?

夏之南:直播间里很多小伙伴都是做新媒体的,新媒体行业尤其招人难,很多老板发愁说,找不到合适的编辑、编导、写手和运营等岗位,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丁永勋:我们所说的新媒体、自媒体,其实是个媒体的概念,以前内容载体是报纸、网络,现在就变成了公众号和自媒体平台,有一部分是真的自己做内容的创作者,还有一部分是在企业、机构、平台做新媒体运营。

从整个行业来讲,我们说是内容创作者,有的是以策划、创意为主的,有的是以运营为主,还有一些是以写作为主的,具体的岗位也不一样。

仅内容创作者就有很多,比如写手、编剧、脚本类似的岗位现在有很多,总的量很大,但是层次又很复杂新媒体营销就业方向,从业者多,但是能做到头部的相对又比较少,所以就会出现需求很多,每个企业或者创业团队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目前是这种情况。

添加以上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关于新榜

• 作为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内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体内容营销和企业服务系列产品,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内容资产获取与管理,服务于内容产业,以内容服务产业。

• 我们的客户既包括中国平安、腾讯、字节跳动、京东、宝洁、雅诗兰黛、欧莱雅、联合利华、迪士尼等500强,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长的中小企业、新兴品牌和MCN机构。面向企业的内容化组织建设,新榜提供从公域流量募集分发到私域内容运营建设的各项所需。

• “新媒体,找新榜”是我们的使命。凭借全面稳定的新媒体内容数据产品和企业服务能力,新榜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曾荣获“全国内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上海文化企业十佳”、“中国广告新媒体贡献年度大奖”、“金狮国际广告影片奖”、“沙利文中国新经济卓越增长奖”等称号,拥有多个传播评估监测专利。

戳戳下方,给个在看!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