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营销策划师首页

数字化营销推广IBM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罗睿兰:用户体验是我们未来成长的唯一关键

数字化营销推广IBM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罗睿兰:用户体验是我们未来成长的唯一关键数字化营销让我们先从数字营销的角度来看看用户体验。传统的数字营销用户体验,包括了内容和媒介及二者的结合。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营销过去几年,IBM也一直在摸索如何提高内容营销的能力。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数字营销体验,也可以更加顺畅。数字化营销一个中心:客户为中心,以用户思维进行体验设计及检验。数字化营销体验管理,须借助科技的力量。但这表明我们的数字化营销用户体验足够理想了吗?

2016年,负责IBM市场部效果营销的我,接到了一个新的数字化营销KPI:Engagement Rate(参与率)。

大家对这样的指标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觉得是用来衡量流量质量的,还有的认为这只是监控数字化营销效果的中间性指标…..

而在我看来,这个简单指标的背后代表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用户体验。

记得IBM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罗睿兰在一次内部演讲中强调: “用户体验,是我们未来成长的唯一关键”。

在产品严重同质化的今天,用户体验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完美的用户体验是感受,是触动人心的个性化历程。如何将提高用户体验这样一个感性的命题用科学化的方法来解答,相信是很多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数字化营销

抓住了内容和媒介,

就代表了体验的全部吗?

让我们先从数字营销的角度来看看用户体验。传统的数字营销用户体验,包括了内容和媒介及二者的结合。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媒介沟通,效果截然不同;反之,也没有一个万能的媒介,可以将承载的任何内容,点石成金。 所以用户体验的第一个基本点,来自二者的整合(下图重合部分)。

但是,抓住了内容和媒介,就代表了体验的全部吗?

在探索参与率提升之道时,我们开始思考以下问题:

• 用户要经过多少步才能够在媒介上找到需要的内容?

• 下载或阅读过程中有问题怎么办?

• 用户如果想跨媒介(搜索,社交,网站)寻找内容,我们在各媒介提供的内容是否能做到无缝连接,转换是否顺畅?

• 哪些内容需要让客户填写个人信息表方可得到,而何时可以任意获取?

• 何时介入电话销售?

……

所有这一切,都是用户体验设计里第三个要素要解决的:机制。

所以,一个全面的数字营销用户体验,内容, 媒介和机制缺一不可。而最好的体验,源于三者无缝的结合。

数字化营销

* 注: 本图参考了Scott Brinker的“Hacking Marketing”

举个例子,为了加强客户为中心数字化营销推广,我们推出了以行业内容为主的网站。网站的初始设计是由浅入深的内容架构:行业首页 – 趋势洞察 – 成功案例 – 解决方案导航 – 解决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我们发现来到行业网站的客户超过40%会对具体解决方案感兴趣, 而在现有的结构中,客户却需要经过四级页面的跳转才能看到具体方案。在这个体验设计里,我们的确在客户常用的获取信息媒介即网站提供了客户需求的内容:行业解决方案,三要素中的两个要素都满足。

但是,网站却缺乏对机制即访问历程的良好设计,因此,客户的体验不好,体现在数字上就是行业解决方案页面访问量的急剧衰减。

优化后,我们在行业的首页直接加入解决方案页的链接,效果显著,行业解决方案页的访问量和转化率提高了几十倍。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由于优质体验带来的更愉悦的客户。

数字化营销

内容、媒介、机制:IBM营销实践的三个出发点

内容,媒介,机制三要素中的任何一点拿出来展开,都可以写成一篇万字长文,在此无法详细阐述。但我想结合IBM的营销实践,从三方面各分享一些观察和践行。

1

关于内容:知易行难的内容为王

这几年最主流的内容为王,内容营销, 道理简单,却知易行难。

过去几年,IBM也一直在摸索如何提高内容营销的能力。

分享一个有趣的观察:去年我们内部做过一个调研,75%的被调研者都认为视频是好的内容形式。数据也证明这样的形式很受客户的欢迎,无论点击还是下载量都远远高出其它。但从各部门最终产出的内容来看,白皮书的产量高居不下,视频的比例却始终无法突破。这背后除了时间成本和制作成本的挑战,技能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弥补这个缺失,IBM一方面调整了人才和技能培养的战略,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强化其营销人员产出内容的能力。 首先调整内外产生内容的比例:由以前的几乎完全依赖第三方变为一部分由内部产出;其次在内部发起从Briefer到Doer的运动,与内容相关的部门都开始自己动手,直接产出内容。

2

关于媒介:不能不说的秘密

数字化时代,客户获取信息的媒介上天入地,无处不在。营销最理想做法自然是全方位渗透,各媒介实现有序结合。但是如何衡量这些媒介的有效性,找到最佳组合,提供良好体验?

先和大家讲一个大汉吃大饼的故事:一个饥肠辘辘的大汉,闯进餐馆, 点了一张大饼。狼吞虎咽后第一张饼入肚,但饥饿感完全没有缓解;于是又吃下第二张大饼,依然如故….. 直到第四张大饼后,大汉才有酒足饭饱的感觉。回过神来,一拍大腿:早知如此,我直接吃第四张大饼不就行了吗, 何苦要去吃前三张,既费钱又无端忍受更久饥饿的感觉?!

故事这样听来,大汉显得如此愚蠢:没有前三张饼的基础数字化营销推广,何来第四张饼的功效?

可是,想想我们在数字化营销中,判定媒介效果时所用的方法,是否如大汉吃大饼般武断,直接将最后产生商机的那一次沟通, 当作最有效的?

而最后产生商机那次沟通所借助的媒介,也理所应当成为了客户最喜爱的媒介,逐渐取得最多的关注和投资。

而事实上,从客户明确需求的那一刻,到最终产生购买行为的整个历程中,与我们的每一次交互,都是其整体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为最后那临门一脚奠定着夯实的基础。

IBM的数字化营销体验管理,也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寻求最能贴近客户需求的真相。我们对媒介有效性的评估,由以前简单的最终点接触(Last Touch), 逐渐演进成为多点接触评估(Multi Touch Attribution,MTA)的模型。

在这样的模型里,与客户每一次沟通的媒介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权重系数,使得其意义能被客观反映,保证其营销投资。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数字营销体验,也可以更加顺畅。

数字化营销

* 注: 本图摘自“Marketing Attribution Comes of Age”

3

关于机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在用户体验三要素中,机制是点睛之笔。它将各孤立的内容及媒介组合打通,形成系统的用户历程,并保证其顺畅。它将功能性的设置转换为客户体验的一部分,在设计中加强互动和反馈,并将反馈结果实时抓取,用于体验优化过程。

2016年,IBM对自己的网站进行了全面升级,绝大部分的改变都是通过机制的改善,优化客户体验。以下是几个例子:

+ 自适应网页设计:PC, 手机,iPad端的内容/格式自适应,阅读体验全面提高

+ 单点登陆:一个ID可以用于登陆IBM网站各页面,再也无需多次注册

+ 浸入式导航结构:顺应大多用户目前的使用习惯,以瀑布流式代替菜单式

+ 易分享:连接社交媒体,使跨平台体验更加便捷顺畅

+ 以数据为核心的优化流程:各数据平台整合,提高进行体验分析及优化的效率

再举一个例子:以前,我们安全产品在手机端的自适应页面长达20屏, 页面下载时间长达8秒。研究表明,如果网站不能在3秒内加载完内容,大部分人会失去耐心而转向其它网站。

可以想象,8秒的背后是多少郁闷和由此流失的客户,手机端的参与率(Engagement Rate)也只有可怜的5%。经过升级优化,我们将内容减少到2屏,页面加载时间大幅降低到1秒,Engagement Rate迅速提升到33%。科学数字和方法指导下的体验优化,带来的是良好的客户感受,也因此更愿意花时间关注我们的内容。

如何以机制为引擎,结合内容/媒介,提供好的用户体验?这方面有各种眼花缭乱的理论,但我觉得,不外乎以下三方面,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一个中心:客户为中心,以用户思维进行体验设计及检验。尝试以用户的身份和心态体验一遍自己设计的用户历程(比如在自己公司的网站上进行浏览/注册),你一定会有意外的发现。

+ 第一个基本点:科技的力量:营销自动化系统和工具,数据驱动,都是监控用户体验,并不断优化的必备利器。数字化营销体验管理,须借助科技的力量。

+ 第二个基本点:测试测试再测试:准确了解用户的喜好,揣摩和臆测的方法都不可取。 A/B测试应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和优化的标准手段:从具象的按键颜色,内容在媒介上摆放的位置;到抽象的判断- 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与客户沟通,A/B测试都不失为利器。

看到这儿, 你也许会问,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用户体验指标参与率你做到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但这表明我们的数字化营销用户体验足够理想了吗? 答案是不确定的。

如前所述,体验是一个感性的话题,是用户透过亲身经历所产生的感受,而营销和品牌的终极目标就是赢得客户的心。

在这条道路上,营销人和企业所追求的境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