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营销策划师首页

互动方式有哪些本文: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二辑)

互动方式有哪些本文: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二辑)今天的会议主题是互动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会前我跟心阳有很多沟通,他希望以理论综述和介绍为主,我觉得这个角度还是非常必要的。最近的一些讲座上,我听到有学生提问,互动语言学与会话分析有什么不同?实际上,这就是说,互动语言学的研究要回答语言学提出的问题,要回答“形式-意义-功能”这三者的关系。具体到互动语言学研究,我想,有两个方面我们需要了然于心。这些探讨都是在回答语言学当中非常基本的问题。

本文转载于:上海互动语言学沙龙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周末好,非常高兴又在线上相聚了。

首先,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支持,对互动语言学学术沙龙活动的长期支持,这次又提供了这样一个我们可以越洋交流的平台。这次会议是上海互动语言学沙龙的一个特别节目,其实不需要开幕式,心阳说还是希望我能讲两句,我就说点我的心得体会。

“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以往我们在两次会议之间至少有一次工作坊,讨论大家感兴趣的相关问题。上海这边,心阳和娅琼主办的互动语言学沙龙活动就更多一些,而且参加的师生也很多。沙龙的形式是师生一起读文献、分析语料,关注最新的研究动态,这个也是我们这个研究方向得以不断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模式。

我想,开小会的好处是与会者可以充分交流,有些题目可能研究得并不是很成熟,没关系。大家读了哪些新的文献,有什么体会,都可以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互相沟通。这次会和以往的小会不一样,一是会上有更多新面孔,二是心阳有非常充分的准备,还计划出版论文集,这也为这些年来的研究又加了一把火。

今天的会议主题是互动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会前我跟心阳有很多沟通,他希望以理论综述和介绍为主,我觉得这个角度还是非常必要的。从《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二辑)开始,我们的文集就开始设立专栏,把原来只收会议研究性论文改为适当刊发一些前沿介绍和专题综述,这个改变非常受欢迎。2018年我、李先银还有谢心阳,我们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发表互动语言学的综述介绍以后,据说下载量非常大,可见近年来大家对这个领域的兴趣越来越浓。“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能够容纳的人数不超过100人,但是会议论文投稿都在200篇左右。我想,这是互动语言学研究有越来越多年轻学者关注的反映。

今年3月,在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启动会上,齐沪扬等一些先生也建议,希望我们能够再多做一些介绍性的工作。这次会上的报告,可以让我们做不同专题的人有一个相互了解互动语言学不同侧面的机会。相关综述、介绍的出版,也给学界增加了一个了解互动语言学的窗口。我想,大家对这样一个交流机会也是充满期待的。

这次会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理论,一个是方法。我想,在这两个方面,我们是既要有学习的态度,也要有问题意识。最近的一些讲座上,我听到有学生提问,互动语言学与会话分析有什么不同?这里我想引用陆镜光先生的一句话,我记得,2016年在上海师大召开的互动语言学会议上,陆镜光先生曾经说:“互动语言学是语言学”。当时有些听众可能还不太理解。这句话回答得非常之好。为什么呢?实际上,这就是说,互动语言学的研究要回答语言学提出的问题,要回答“形式-意义-功能”这三者的关系。只不过,与以往单纯基于文本的分析不同,互动语言学的观察视野扩大到言者,也就是言谈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交际因素,扩大到对话的过程,扩大到多种互动交际资源的整合。而互动中的表达形式,包括语言表达形式以及多模态形式。

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当中,大家听说学界发生了什么并不难,难的是看到不同的“主义”能揭示出哪些规律。所以,研究者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在借鉴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作为母语研究者,要时时刻刻想着回答汉语语言学中的问题。

实际上,汉语研究的学术发展进程中一直存在如何处理好借鉴与继承关系的问题。如何去理解借鉴?我记得吕叔湘先生在40年前谈到“中”和“外”的关系的时候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学者研究语言学的方法,而不是套用他们的研究成果。

具体到互动语言学研究,我想,有两个方面我们需要了然于心。一是,我们要看到互动语言学是话语功能语言学近二十年来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看到它的革命性的一面,比方说,空前重视多模态的互动表达功能等。同时,也要看到学科发展的自身逻辑。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Chafe等学者开始通过口语叙事语体材料,比如《梨子的故事》,做语法的研究。从对自述口语材料的研究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对话。但是,在理论上并没有离开语言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一直在试图回答语言学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大家通过前几届互动语言学会议也能够注意到,比方像Sandra Thompson等学者讨论的小句作为交际单位,比如名词短语作为独立使用的交际单位的地位。试图回答互动交际单位究竟是什么。再比如,讨论始发语和应接语或者相邻对之间的问答关系,有哪些句法以外的所谓practice(惯例)等等。这些探讨都是在回答语言学当中非常基本的问题。

那么,继承的另一个方面,我想是要对接汉语研究,对接应用领域。其实,如果看一看学术史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1980年互动方式有哪些,吕叔湘先生在中国语言学会的成立大会上说:“有两种偏向我想提一提。一种偏向是谨守中国语言学的旧传统埋头苦干,旧传统里没有的东西一概不闻不问。当然不能说这样进行研究不会有收获,但是可以肯定说收获不会很大。另一种偏向是空讲语言学,不结合中国实际,有时候引些中国事例,也不怎么恰当。介绍外国的学说当然需要,我们现在介绍得还很不够,但是介绍的目的是借鉴,是促进我们的研究。我们不能老谈隔壁人家的事情互动方式有哪些,而不联系自己家里的事情。”

虽然这是吕先生1980年讲的话,但现在看来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先生的话时时提醒我们,理论创新怎么样才能落地生根。一个新的理论和方法要真正落地,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与实际相结合,与应用领域相结合,回答应用领域提出的问题。比方说二语教学的问题,母语教学的问题等等。在宏观层面,要思考如何依据互动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念,设计二语教学的体系;在微观层面,可以把对用法的刻画更加贴近语言使用的实际。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语言教学与研究》明年要做一个互动语言学的专刊,征文广告发出去以后反响非常热烈,已经有老师和同学说要投稿了。

最后,我想借用沈家煊先生在中国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话来结束,沈先生说:“我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只是证明人家提出的理论的正确性,那还只是处在一个低水平上”。“我们既要‘学习外来’,又要‘不忘本来’,要把国外好的理论和方法学到一个合格的程度,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创新。”我想,这是前辈学者的治学心得,更是对后辈学人的期待。

希望大家在这个周末充分享受这次会议,通过交流引发更多的思考,并且为今后的研究搭好一个同道交流的平台。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